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宋.王詵《漁村小雪圖》

【名稱】宋王詵漁村小雪圖
【類別】中國古畫
【年代】宋代
【文物原屬】故宮舊藏
【文物現狀】故宮博物院藏

【簡介】

  絹本,設色,縱:44.4cm,橫:219.7cm。

  故宮博物院藏,上有宋徽宗的題記,創作於王詵被貶之後。畫面表現了江南小雪初霽漁夫捕魚的情景,更反映出作者嚮往山林隱逸的情致。畫面以白粉為雪,樹頭和蘆葦及山頂、沙腳微梁金粉,又以破墨暈梁,表現雪後初晴的輕麗陽光,這是他獨創之法。整個畫面寒汀疏林,薄積小雪,一隻隻小船和漁民張網垂釣的情景在寒林中形成妙趣。這漁民的勞作和整個畫面的陰冷荒寒氣氛之對比,令人玩味。後段的一片林木虯曲,雜樹以水墨點綴而成,松針用筆尖銳,重鉤,可以見出李成的影響。卷尾上有乾隆皇帝依蘇東坡題《煙江疊嶂圖》韻之七言詩,稱此圖開卷「已覺冷風拂面浦,又如濕氣生銀田」。可見這幅畫的氣氛表現得非常到家,所以王石谷才將它作為枕中秘寶而收藏。

《漁村小雪圖》描繪初冬時節群峰積雪、疏葦寒塘、漁民勞作的情景。畫卷右段,白雪皚皚的崇山峻嶺環抱著漁村,山巒、溪岸遍植松柳等樹,山坳溪塘裡漁舟數葉。漁民們在岸邊、船上、塘畔忙著張網、釣魚、拉罾、抬網,動態不一,佈置自然。中段峰巒巖岫拔地聳立,巖間瀑布飛濺,幽深的山谷裡有一位策杖隱者,攜一琴童,踏雪遨遊。近景山巖上,兩株遒勁挺拔的松樹一俯一仰。巖下江邊,篷舟中士大夫對酌歡談。左段,平江遼闊,山巒重深,煙水迷濛,飛鳥翔集。前崗上大小十餘株樹盤曲交錯,以虛襯實,虛實互補。

    畫卷仍保存著宣和原裝,鵝黃細絹的前隔水有宋徽宗題「王詵漁村小雪」六字,前後有「政和」、「宣和」諸印璽,符合當時內府裝裱格式。作品墨畫雪山疏柳、溪岸漁艇。山坳石面皆以墨青渲染,呈陰冷之氣氛。山石皴擦用卷雲皴兼刮鐵皴,師法郭熙。寒林松樹為「蟹爪枝」,則學李成,行筆清潤挺秀。松針用筆尖銳,骨法清朗而不刻板。雜樹葉子以水墨點簇而成,隨意而生動。二折懸瀑皆從兩旁皴染使之陰凹明暗盡顯,山巒水口巧於變化。樹頭、沙腳、峰頂、嵐尖,純用粉筆烘漬,天空彈粉表現雪花飛舞,山林間勾以泥金,又以破墨暈染,表現出雪後初晴浮動的陽光。整幅畫以水墨為主,又吸收了唐以來金碧山水的畫法,「不古不今,自成一家」,很好地表達出王詵「不以平陽池館為戀,而樂荒閒之野」的情懷(樓鑰《跋王都尉〈湘鄉小景〉》)。惠孝同曾以四句話概括此卷:「刻畫嚴謹,筆墨精練,氣象渾成,韻致深遠。」可謂中肯。無怪乎清初著名畫家王 收得此卷後,一直視為珍品。

  王詵山水畫崇尚李思訓和李成兩家法規,在李成的清逸中融入了李思訓的華麗,在水墨畫法中引入了金碧山水的某些設色法,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風貌,人們稱其畫風「清潤可愛」。此畫描寫快雪時晴之際關山、嶺巒和漁村的景致。畫家用筆尖勁清散,在刻畫物態上十分精細自然,工中帶寫;用墨則明潤秀雅,華滋淳厚,注重氣氛的烘染。至於用色則更富創見,不僅在繪天山坳處用墨青作了處理,托出山嶺坡岸的積雪,又在崖巔、樹頂上用哈粉漬染,表現積雪在陽光下燦爛奪目的景象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