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革命就是請客吃飯

「革命就是請客吃飯」之謂,在我看來不過是一種調侃、一種自嘲,是眾多中國人面對著那種屢禁不止的公款吃喝現象(民諺中不是有「多少多少個檔管不住一張嘴」的說法嗎)所表現出來的無奈。事實上,革命怎麼能是請客吃飯呢?毛澤東說得好:革命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行動──事關奪取政權,白天晚上腦子裏一滿是調兵遣將、攻城掠地,再加上戰爭時期財力不足,哪里有閒暇和余錢大宴賓客!也因此,當年愛國華僑陳嘉庚率南洋華僑總會慰問團赴延安,毛澤東用只值幾毛錢的客飯招待他,才成為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。

    有人講,革命固然不是請客吃飯,但革命的目的卻是為了請客吃飯;我以為此話顯然不無道理。因為,許多前輩當年之所以奮起革命,原因之一就是難忍饑寒交迫嘛!只不過需要提醒的是,革命成功以後,有了閒暇、也有了錢,請客吃飯被排上日程這挺正常,但如果過分豪華奢侈,那可就是執政者和國家的大害了。正是在這一點上,我們在建國之初就有應該檢討之處。在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的《毛澤東傳(一九四九──一九七六)》中,引用有建國之初毛澤東的衛士李家驥的如下一席話:「一九五○年二月七日,主席從蘇聯回來,到了哈爾濱。哈爾濱市委設宴招待,把最好的東西做給他吃,有熊掌、飛龍等。第一頓飯,有胡志明在座,主席吃了。回到住地,主席對我說,這麼好的飯有沒有必要啊?沒有必要嘛!我們的國家這麼窮,搞得這麼豐富幹什麼!你去交代一下,從明天開始,還按我們在家的標準去辦。……後來到了瀋陽,飯菜比哈爾濱安排得還好。主席很生氣,接見幹部時專門講了這個事。他說:我是不學李自成的,你們要學劉宗敏,我勸你們不要學……」

    遺憾的是,毛澤東的諄諄告誡並未起到應有的作用,不信請看《葉聖陶日記》中有關他在內蒙接受宴請的記載。七月三十一日:「夜間,當地領導人設宴款我人,菜甚好,有禽名飛龍,其肉視山雞更嫩。有甲魚,昨在哈爾濱嘗食甲魚,不意北邊亦有之。」八月七日:「晚餐又豐盛之甚,得嘗犴鼻,頗爛,有軟骨。」九月六日:「初嘗駝峰,其味略與魚肚相似。又有發菜,亦稱珍品。」九月十三日:「吃烤羊肉,又吃駱駝之蹄筋,為平生初嘗。」以上這些豪宴,發生在一九六一年。這一年,正值中國不少地方的百姓缺吃少穿,生計艱難。民之困頓和官之奢侈反差如此之大,不能不讓人扼腕。

    或有人問,就這麼一個禍國殃民的公款大吃大喝,儘管早已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,可為什麼從建國之初經半個世紀到如今,不但謬種不絕,而且愈演愈烈呢?我以為怕是得從體制上去找原因。一九九八年,我隨西安市一個代表團去奧地利的薩爾茨堡市訪問,該市市長對我們的「宴請」,居然是在大學的學生餐廳裏吃自助餐。何以如此「小器」?在當地留學的一位中國學生對我說:「市長花的是納稅人的錢,哪怕一分一厘,議會也要嚴格審查,他根本沒辦法用公款大吃大喝。」中國的各級人代會,對各級官員在花錢上的審查,能嚴格到這種程度嗎?

    體制嚴管為主,再輔之以思想教育,杜絕公款大吃大喝的歪風,應該是不怎麼困難的一件事。許多國家和地區(包括我們中國的香港特區)在這方面已有不少經驗。而我們的問題是,在體制嚴管上做得太差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