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當紅瓷品—釉裡紅

自80年代中期開始,明代釉裡紅瓷品在國際拍賣市場上價位扶搖直上。1989年,一件明洪武釉裡紅牡丹菊花大碗便以2035萬港元的創世界記錄價位在港拍賣成交。這一價位不僅是釉裡紅瓷品和明瓷拍賣之最,也是中國文物藝術品在國際拍賣市場上所創高價位記錄之一。至今,明代釉裡紅瓷品在國際拍賣市場一直保持高價位狀態,幾乎每件明釉裡紅瓷品,都能在拍賣市場上以不低於百萬港元的價位成交!影響所及清初釉裡紅瓷品,在拍賣市場上的價位也直追明瓷 為什麼釉裡紅瓷能走紅當今國際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呢?這就得從什麼是釉裡紅瓷品說起。 按照瓷器鑒賞家的說法,本色的瓷器加彩始於宋代。至明代發明彩色極多,釉裡紅、釉裡黑、釉裡藍即其佼佼者。所謂釉裡紅,即是先上一層白釉,再上一層紅色,然後又上一層薄釉,最後再畫上花繪紋藻。 近代瓷器市場上,將深紅寶石釉之類釉裡紅瓷稱為「郎窯」,而將紅色玻璃釉、橘皮釉之類釉裡紅瓷稱為「積紅」。 其實近代以來,郎窯瓷品即已為瓷器商所重視。「郎」是指康熙朝監督瓷業之官郎廷極,而一般瓷商則誤為雍正乾隆年間供奉內廷的法國人郎世寧。郎世寧並未監督造瓷。郎廷極官至江西巡撫,他監督造瓷之事,藍浦《景德鎮陶錄》、阮葵生《茶餘客話》均有記載。所謂「郎窯瓷」,其實是指明「祭紅」之寶石釉,而不一定為後來的郎制。可見,「郎窯瓷」是對明清兩代的釉裡紅瓷品的一種含混的稱呼。 「祭紅」發明於明代宣德朝,乃當時朝廷祭郊壇用品所創之色。又稱「霽紅」,是說其色「如朝霞霽色」。一名「積紅」,又名「醉紅」,還叫「雞紅」,這些都是由於當時無專門記錄之書,而被瓷器商們俗呼訛音所造成種種異名。前面已經說到,明代「祭紅」被瓷商們分稱為二:其中寶石釉被稱為「大紅」,而瓷商們則將明清以來這類瓷品皆稱之為「郎窯」;另一種鮮紅釉,則被瓷器鑒賞家稱為「積紅」,如項子京《瓷器圖說》即然。

寶石釉在瓷器鑒賞家口裡又被稱為「寶石紅」,此品始於明代宣德朝,盛於萬曆朝,到康熙時仿製者已不如前,此後則成絕響。這種瓷器大都為亮釉,極為明貴。亮釉是一種薄釉。寶石釉其明如鏡,其潤如玉,其赤如雞血其通如石之凍。谷應泰《博物要覽》又稱之為「西紅寶石」。這是釉裡紅中的極品,當紅國際市場的釉裡紅瓷品即屬這一類。 而被瓷器鑒賞家們特稱之為「積紅」的「鮮紅釉」,其實和「寶石紅」之「祭紅」本為一物。二者的區別是,「寶石紅」為深紅,有小開片,無款識;「積紅」(鮮紅釉)為鮮紅或朱紅、粉紅,不開片,有款識。「積紅」惟因其釉色不如「寶石紅之透亮,其價值也就大跌落了。 釉裡紅瓷品走紅當今國際市場的原因,一則因其色調紅透艷麗之美,令人歎絕;再則這類瓷品燒製工藝極難掌握,常有「千窯一寶」之說;三是有明一代彩料多采自外國,受材料限制,歷朝燒製此品的時間都不太長久,清初所制尚沿用前朝遺料,這就是造成釉裡紅瓷傳世成品數量稀少而彌足珍貴、價位至今居高不下的原因了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