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仙山樓觀圖

元代畫壇漸以文人為主體,文人注重借畫抒情,於人物、山水、花鳥諸畫科中特別鍾情於山水畫,意在將個人身心融化於山野林壑間,以追求一種「道法自然」、「天人合一」的境界。於是山水畫漸成中國畫的主流。元初趙孟頫兼學五代的董源、巨然以及北宋的李成、郭熙,但此後的畫家,似乎覺得董、巨的「平淡天真」更適合表現文人的逸情,「元四家」的興起,漸漸形成一個承繼董、巨畫風的體系。但仍然有一些畫家師承李、郭的畫風,如唐棣、曹知白、朱德潤等,也形成一個小的體系,然而在時世變遷中也漸漸接受董、巨體系的影響,筆墨漸趨簡率。陸廣也是其中之一。

  陸廣,字季弘,號天游生,吳(今江蘇蘇州)人。擅畫山水,取法黃公望、王蒙。看他的傳世佳作《仙山樓觀圖》,似乎十分接近於朱德潤的《秀野軒圖》,顯然剛從李、郭畫風中蛻變而出。但構圖的茂密,勾皴的簡括,確已具黃公望的神韻;而佈置的精緻,類似解索皴的短線皴,則近似王蒙的風格。《仙山樓觀圖》縱137.5厘米,橫95.4厘米,絹本,設色。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。圖中自署:「天歷四年(1331)長至寫仙山樓觀圖」,長至就是夏至日。陸廣似是道家,從他傳世的畫中看,有《丹台春曉圖》《丹台春賞圖》等。丹台乃是道家語,意為神仙居住的地方,那自然應是仙山。此圖應該還是在描繪畫家心中的仙境:圖下一條小溪分割兩岸,上架小橋,前岸坡石重疊,蒼松掩映,後岸圖中「之」字形的山勢盤桓而上,沿著山坡築有重重亭台樓閣,莊嚴而華麗。山峰巍峨,林巒起伏,遠山之深處猶有樓閣隱現。不見茅屋村舍,顯然不是俗人居住之處。那麼溪橋上及密林中的三兩人,自然也應是仙人,不然何來如此的逍遙優遊?山頂的形態,極似王蒙《青卞隱居圖》中的山頂,其尚存的「卷雲」構成,山石依稀的「鬼臉」痕跡,樓閣勾畫的精工以及山中的雲霧空濛,讓我馬上聯想到了北宋郭熙《早春圖》的情景。而樹木勾筆之簡練,則顯示了這已是元人的筆墨了。如拿此圖與其《丹台春曉圖》相比較,則後圖的筆墨更趨簡率清淡,蕭散飄逸,但宋畫意境的莊重華貴則所剩無幾了。

  據圖上詩堂董其昌所題,此圖畫在雙幅拼絹上,有好事者將圖依拼接拆成兩幅,分別流落到兩人之手。明末收藏家汪砢玉得其一,十多年以後又得其另一,重新將之拼接復原。如雌雄劍之復聚,董特記之以昭後人。這讓我又想到了郭熙的《早春圖》,在明清之際,收藏家吳其貞初見時,是拆分開的兩幅,但到了康熙時,顧復再見到時已是重新裝裱成完整的一幅畫了。這常常讓我們感佩中國書畫裝裱的神奇,往往見到支離破碎的一幅舊畫經裱畫師的精心修整而獲得再生。
返回列表